使用 LaTeX 撰写科研论文的完整实践总结
本文记录了在使用 LaTeX 编写科研论文过程中积累的经验,包括环境配置、结构设计、代码与图表管理、参考文献系统、调试过程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。文章重点在于提供一个可复用的实践路径,帮助后续写作更高效、更规范。
一、LaTeX 环境与编译配置
建议使用 TinyTeX 搭配 XeLaTeX。TinyTeX 是 TeX Live 的轻量版本,易于维护,占用空间小。安装完成后使用以下命令更新并安装宏包:
首次编译出现缺少 .sty 文件的错误是正常现象,例如:
可以直接安装:
编译时建议使用:
该命令能自动检测依赖并多次编译,确保交叉引用正确。
二、论文结构与章节规划
一篇完整的实验类论文通常包含以下章节:
- 引言(Introduction):介绍研究背景和问题。
 - 相关工作(Related Work):说明已有研究与差距。
 - 方法(Methodology):阐述算法、模型或理论基础。
 - 实验设计(Experiment Setup):描述实验数据、环境和参数。
 - 实验结果与分析(Results and Analysis):展示与解释实验结果。
 - 讨论(Discussion):探讨结果意义与局限。
 - 结论(Conclusion):总结工作与展望未来方向。
 - 参考文献(References)
 
附录可包含实验代码、推导、附加数据等。
若论文中包含算法实现,可以在方法章节下添加“小节:原理性分析”,用于通过公式或伪代码分析算法行为,以便在实验前预测性能。
三、数学公式与符号规范
数学表达式建议加载以下宏包:
常用环境:
\begin{align}
  \mathbf{x}_{t+1} &= \mathbf{x}_t - \eta \nabla f(\mathbf{x}_t), \\
  \Delta \mathbf{w} &= -\mathbf{H}^{-1}\nabla f(\mathbf{w})
\end{align}
写作规范:
- 向量使用粗体(如 \(\\mathbf{x}\));
 - 使用 
align对齐等号; - 公式编号通过 
\label管理。 
四、伪代码与源代码插入
1. 伪代码(Algorithm)
使用 algorithm2e 宏包:
示例:
\begin{algorithm}[h]
\caption{拟牛顿法(BFGS)算法}
\KwIn{初始参数 $\mathbf{w}_0$,容差 $\epsilon$}
\KwOut{最优参数 $\mathbf{w}^*$}
初始化 $\mathbf{H}_0 = I$;\\
\While{$\|\nabla f(\mathbf{w}_t)\| > \epsilon$}{
  计算方向 $\mathbf{p}_t = -\mathbf{H}_t \nabla f(\mathbf{w}_t)$;\\
  执行线搜索求 $\alpha_t$;\\
  更新参数 $\mathbf{w}_{t+1} = \mathbf{w}_t + \alpha_t \mathbf{p}_t$;\\
  更新 $\mathbf{H}_{t+1}$;
}
\end{algorithm}
2. 代码(Listings)
代码建议用 listings 宏包,并放置在 code/ 目录:
避免在正文中直接粘贴大段代码,保持版面整洁。
五、图表与实验结果展示
图片用 graphicx,表格用 booktabs:
表格示例:
\begin{table}[ht]
\centering
\caption{不同算法的性能对比}
\begin{tabular}{lcc}
\toprule
算法 & 最终损失 & 迭代次数 \\
\midrule
GD   & 0.0099 & 1000 \\
BFGS & 0.0095 & 100 \\
\bottomrule
\end{tabular}
\end{table}
图片建议采用相对路径存放在 figures/ 目录,并统一命名。
六、参考文献系统与 biber 配置
使用 biblatex + biber 组合管理参考文献:
正文引用:
编译命令顺序:
1. 常见错误:biber 未找到
错误信息:
解决方案:
验证:
七、latexindent 格式化工具配置问题
在 VSCode 使用 TexLab 或 LaTeX Workshop 自动格式化时,若出现:
则说明未安装依赖。
解决方案:
在 VSCode 设置中加入路径:
这样可以在保存时自动格式化文档。
八、常见编译与调试技巧
| 场景 | 命令或方案 | 
|---|---|
| 清理中间文件 | latexmk -C | 
| 自动编译 | latexmk -xelatex -pvc mypaper.tex | 
| 参考文献缺失 | 手动运行 biber 再编译 | 
| 浮动体乱序 | 使用 [!htbp] 指定位置 | 
| 跨页图片 | 使用 figure* 环境 | 
| 编号不更新 | 连续编译两次 | 
当 .log 文件中出现 ! 或 undefined reference 时,说明标签或引用未生成,多编译几次通常可解决。
九、宏包推荐
| 功能 | 宏包 | 
|---|---|
| 中文排版 | ctex | 
| 数学公式 | amsmath, amssymb | 
| 插图 | graphicx | 
| 表格 | booktabs | 
| 伪代码 | algorithm2e | 
| 代码展示 | listings | 
| 超链接 | hyperref | 
| 参考文献 | biblatex, biber | 
| 页面设置 | geometry | 
| 自动缩进 | latexindent | 
十、经验总结
- 环境问题是最容易卡人的环节,尤其是 
biber与latexindent的路径配置。 - 模板确定后,后续论文的写作效率显著提升。
 - 代码、图表、参考文献都应独立成目录,避免项目杂乱。
 - 多利用 
latexmk自动化编译,减少人工命令。 - 学会阅读 
.log文件,是解决大部分错误的关键。 - 对论文类项目,尽量保持统一的样式与文件结构,便于长期维护。
 
十一、结语
使用 LaTeX 写论文的过程前期配置繁琐,但长期收益显著。
一旦熟悉了文档结构、宏包管理与编译流程,论文排版、引用管理、格式规范都会变得高效且一致。
本文总结的经验可作为构建个人科研写作模板的参考,为今后的实验报告、综述或学术论文提供可复用的写作基础。